17、哭竹生笋:三国时期的孟宗,少年时父亡,母亲年老病重,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。适值严冬,没有鲜笋,孟宗无计可施,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,扶竹哭泣。少顷,他忽然听到地裂声,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。孟宗大喜,采回做汤,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。后来他官至司空。
18、卧冰求鲤:晋朝的王祥,继母对他很坏,但继母病时想吃鲤鱼,又恰逢冬天。王祥就脱掉衣服卧在冰上,冰忽然融化,跃出了两条鲤鱼。
19、扼虎救父:晋朝的杨香,年十四岁,随父在田中割稻,忽然跑来一只猛虎,把父亲扑倒叼走,杨香手无寸铁,为救父亲,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,急忙跳上前,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。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。
20、恣蚊饱血:晋朝的吴猛,八岁儿童,非常孝顺,伺候父母极其周到细致。夏夜蚊虫很多,吴猛担心蚊子咬父亲,就赤身坐在父亲床前,让蚊子咬吸自己的血,希望不要叮咬父亲。
21、尝粪忧心:南齐的庾黔娄,做了孱陵县令。赴任不满十天,忽然觉得心惊流汗,预感家中有事,当即辞官返乡。回到家中,知父亲已病重两日。他请医生诊治,但医生只说病入膏肓,要知具体病因,最好是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。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,发现味甜,随即说:“这是好兆头,病很快会好的。”果然,父亲不久病愈。但黔娄由于忧思过度,身体却日渐消瘦。
22、乳姑不怠:唐朝的崔山南,家里已是做官的人家,他的祖母唐夫人非常健谈,又爱清静,所以家人不得不把她单独安排在一处居住。崔山南每日鸡鸣时分就起床,然后准备好饭菜,送到祖母的卧室里,待祖母吃完后,再伺候她洗脸漱口,之后才退出来,去忙自己的事。祖母没有牙齿,不能咀嚼食物,崔山南就每天自己亲手挤牛乳,给祖母喝。后来,崔山南的祖母病重,卧床不起,崔山南就守在祖母的病榻前,每天为祖母端屎端尿,精心侍候,从不厌烦。祖母的衣物脏了,他就马上为祖母换洗,并将衣物浆洗干净,晾晒干爽,叠放整齐。崔山南尽心侍奉祖母,直到祖母去世。
23、涤亲溺器:宋朝的黄庭坚,虽身居高位,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,每天晚上,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(便桶),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。
24、弃官寻母:宋朝的朱寿昌,七岁时,生母刘氏被嫡母(父亲的正妻)嫉妒,不得不改嫁他人,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。神宗时,朱寿昌在朝做官,曾经刺血书写《金刚经》,行四方寻找生母,得到线索后,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,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。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,母子欢聚,一起返回,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。
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孝道的典范,展示了古人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和践行。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这些故事都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,但其中一些行为或观念在现代社会可能已经不再适用或具有争议。因此,在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的同时,我们也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,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