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,山东,济南府,泰安州。
新汶县下属一个叫做孙家村的小村子,村西头有三间茅草顶的土坯房,这里就是孙笑在这一世的老家。
别觉得茅草顶土坯房很寒酸,这三间房子在这个贫穷的小县城已经算是中产偏上的住宅了!
没办法,新汶县周围山多土卤,田地少不说,产量还一直上不去,以至于孙家这种在乡下也有几分薄面的“大户”,大多数族人也只能住这样的土坯房子。
这一天,孙老汉照顾完家中的几亩薄田,背着手吧嗒吧嗒返回家中,安静的坐在门槛上,等自家婆娘回家煮饭。
过了一会,孙家大娘挽着个篮子回来了,篮子里装的是用家中鸡蛋去行脚商那里换来的一点灯油、针线和盐。
一进门,孙大娘就大声嚷嚷:“当家的,俺听人说,县上麦子又涨价了,今年咱家剩下的麦子……”
“麦子涨价那是黄大户他们卖,你看收咱的麦子时还涨不涨。”孙老汉面无表情的摇摇头:“别想那好事了,朝廷起了大兵跟洋鬼子见仗,一时半会也不定能打完,明年收新粮时怕是要加征,咱家还能剩下多少麦?”
很久以前,鲁西南这边的田地主要种高粱和小米,不过现在已经改种麦子和玉米了。
其中麦子主要用来交税或换钱――欧洲人喜欢吃面,麦子出口能卖上价,玉米则主要在民间底层流通并作为主食。
“还要加征?这才过了几年好日子啊!这怎么就要加征了!”孙家大娘已经带了哭腔。
大明搞洋务之后,各地生活其实多少都好了一点,至少洋枪洋炮多起来之后,各地令人头疼的土匪已经少了很多,老百姓,至少是内地各省的老百姓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。
如果朝廷征收的别太过分就更好了。
“嚎什么?朝廷这是要干大仗,加征的粮食也是给小二他们吃饱喝足好杀敌立功的!”老孙头毫不客气的训斥道:“你别在这乱嚎!”
老孙有两个二子,其中二儿子孙笑去了南边水师的武学,前段时间听说已经上了船去打洋鬼子了。
“可……可再加征,咱家啥时候才能给老大攒到娶媳妇的钱?”
老孙是这个小家的家主,在鲁西南这种地方,家主的权威无可动摇,他训斥自家婆娘,孙大娘只能听着。
不过当娘的心疼儿子,她从二十年前就开始一文一文的攒钱,准备等两个儿子长大娶媳妇用。
不过,如果现在朝廷加征,会把孙大娘攒钱的计划拖延很久很久。
对这个问题,老孙也没什么办法,他叹了口气,坐在门槛上,看向外面。
孙家在新汶县,其实多少也算个大家族,当然不是说孙家有多强,而是孙家枝繁叶茂,子孙多,跟邻村争水的时候不容易吃亏。
而且孙家宗族有规矩,家中子嗣,只要求上进,就得想尽办法供其读书――虽然几百年来孙家没出过举人当过官,但秀才好歹出了几个。
老孙头的两个儿子就都考上过秀才,只是最近朝廷中兴起洋学,秀才功名不好使了,他的两个儿子又不得不去考西学。
长子好学,总想着要考省城的高中,据说上了那高中就算是以前的举人了,因此宗族里都很支持,还多分了两亩祖传水田给老孙头,让他多攒点钱供应孙家老大考学。
可惜的是,老大两次考高中都没考上,只能先回家继续苦读。
孙家不算家大业大,无力供养两个学生,因此老大不得不去县上给真正的大户黄老爷家当西学家教。
而老二干脆直接去了不收学费,反而发军饷的水师学堂,不知为啥,老二倒是真考上,而且已经去求学两年了。
作为新汶县远近闻名的读书种子,孙家老大――大名叫孙磊,给黄老爷家当家教,也能挣到不少钱,加上族中帮衬,按理来说,娶个媳妇不算困难。
不过孙磊上过几年洋学(初中),对村里姑娘都看不上眼,非得想娶个洋气的女人。
新汶县这种小地方,哪来的洋气女人?
呃,要说有也倒是真的有――黄老爷家,他家有在青岛有通洋的铺子,族中子弟也去青岛那边见过洋景。
最近一年,县上就有传言,孙磊跟黄家一位小姐有点事儿,那小姐长的俊俏,上过洋学堂,年纪比孙磊小一点也想考省城的女高,因此经常找孙磊请教,一来二去两人关系变得很不错。
按理说,这样下去孙家应该乐见其成才是,可惜,包括老孙头在内,根本没人看好这门亲事。
原因很简单,黄家不是孙家可以高攀的!
人家族中出过进士,家里良田千顷,店铺十多家,真真腰缠万贯,哪里是孙家这种靠兄弟子侄多立足的所谓“大户”能比的?
这种人家的小姐,连想都不用想!要是黄老爷知道这事,打断孙磊的腿孙家都得认了!
所以孙大娘对存钱的事愈发着急,她很想立刻给大儿子定下门好亲事,好让老大断了黄家小姐的念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