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和自己的同僚聊天时唉声叹气道。
战国时期。
荀子最近也有借着天幕来教育弟子们的举动,有时候,也会和弟子们一起讨论天幕中的某件事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原因。
“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,后世之人人人求学,可见学习的重要性。”
“孺子求学,要积跬步,方能至千里。”
大唐。
“人人都能读书,便是幻想中的盛世,也不过如此吧。”
李世民不禁唏嘘不已,历朝历代所推崇的三皇五帝时期,比之后世,也不及万一,他真的好想要亲自到后世看一看,看一看后世之人,是不是人人如龙。
他又想起了天幕画面上曾经出现过的苏瑾。
假设苏瑾是一个平民。
那从他短短出现的几次言谈举止上来看,其虽然没有一些世家名门的规矩,但是一定是读过书。
“陛下,这天幕上说的工厂,臣以为是个重要信息,此前未曾出现过,一日产量赶得上万人,也不知道说的具体是什么?”
……
看着天幕,李白唏嘘不已。
“要是能够生活在后世,或许能够遇到更多的文学大家吧?”
“不知道后人的诗才如何,有没有有名的诗人,真想和他们结识一番啊。”
人人都能读书,后人或许也人人都能作诗吧?
武则天也是在天幕中捕捉到了一个关键的信息,似乎那个外国记者说的是,人人都能读书,而不是所有的男子都能读书。
那岂不是说,后世的女子也和男子一样,都可以去读书了?
那后世的女子是不是可以为官呢?
后世没有连皇帝都没有了,这些所谓的女子不能为官、不能科举之类的条条框框,是不是会被一起废除?
想到这里,武则天不由得深深的喘了口气。
也不知道,这究竟是所谓时代的发展,还是个人的功绩。
如果是个人的功绩,那这位领导者,可真是彪炳千古,至少,她自认可做不到这种事,为了稳固自己的帝位,就已经耗尽精力了。
大明。
“人人都去求学,那谁去种地呢?”
朱元璋皱眉看着后世李鸿章和外国记者的对话。
他有点儿不悦。
虽说,他对后世的许多成就,抱有的是赞许的态度,可是,今天的天幕,倒也是提醒了他。
特别是天幕画面上所说的,满清皇室不愿意用机器而愿意用人,让老百姓忙起来,不然胡思乱想,可是会影响统治。
虽然这个清朝是灭亡了他大明的朝代,但是朱元璋对此观点却是深表认同。
要警惕使用甚至是不能使用!
“士农工商,总要有人去做,人人求学,岂不是人人都想做官,那谁人从军,谁人从商,谁人做工?”
朱元璋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,而且……
“后世之人在从业上似乎比较自由,那后世的朝廷不怕出现乱民吗?”
因为知晓了大明在日后会灭亡,所以朱元璋最近在疯狂的借着从天幕上学习到的知识,来修补他大明的国策。
而给大明的人口都订立好户口,代代相传,万世不得变动的户籍制度,其目的就是让民众被锁在他规定好的制度框架内,不要跳出来。
以方便维持大明的统治。
在他看来,元朝的灭亡,就是因为管理制度太过宽松。
意识到这一点后,朱元璋也对这些天幕展示的技术开始产生了别样的想法。
除了想要以外,还多了一份警惕。
正如康熙那纠结的心情一般。
发展与不发展,朱元璋因为面临的问题没有清朝那么多,所以可以更多的考虑,如何让这种技术,既能够使用,又不影响到大明的统治。
“后世的朝廷是怎么做的呢?”
朱元璋满心的疑问,即便是没有了皇帝,那总归得得有领导者吧?不能一个国家没有人治理,变成上古时期的样子吧?
“不行咱就先禁止学习天幕上的工具。”
“等找到好办法再说吧。”
虽然也希望大明能够像后世一样发达,倒是如果影响了统治,那还是算了吧。
说到底,本质上朱元璋也和清朝的统治者没有什么两样,遇到任何问题,首先考虑的,不是华夏的未来、百姓的生活如何,而是自家的统治基础。
唯一的区别,无非是姓朱还是姓爱罢了。
崇祯时期。
崇祯皇帝看着天幕上的画面,觉得他大明似乎没有什么能够用得到的。
除了那工厂,不知道工厂是做什么的。
“工厂要是能够生产粮食就好了。”
他咽了咽口水,不用多,一天能够生产一万人的粮食,多建几个,或许他大明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灾民的问题。
“后世之人,人人都能读书